- 信息来源:市市场监管局
- 发布日期:2025-11-19 17:32
- 浏览次数:
近日,市场监管部门在平台日常巡查中发现异常信号:多个住宅小区频繁出现“午夜维保”工单,部分记录时间甚至集中在凌晨三四点。这一反常现象立刻触发了监管警报。
记录显示,有维保人员于凌晨四点在某酒店打卡维保,而监控却显示同一时间段电梯间空无一人,并无作业痕迹。进一步调查发现,多张不同地点、不同人员上传的维保照片呈现高度雷同,单次维保时长甚至出现明显违背常理的数据,暴露出系统性造假嫌疑。
“幽灵维保”究竟是如何实施的?经核查证实,涉事维保人员为规避监管、节省成本,通过电商平台购买“分身”软件,利用虚拟定位、调用相册旧图等手段,远程伪造维保现场记录,完成线上打卡任务。此次事件共涉及四家维保单位,其中两家位于海陵区,两家位于医药高新区(高港区),目前均已被立案查处。
目前,泰州拥有4.5万台在用电梯。自2023年推行具备刷脸签到、实时定位、关键部位拍照等功能的“无纸化维保”以来,还是首次发现如此系统的技术性造假行为。相比以往曝光的“纸片人维保”“一分钟维保”,此次造假手段科技含量更高、隐蔽性更强,对监管提出了全新挑战。
面对这一新型隐患,我市迅速升级智慧监测系统,通过AI算法构建风险模型,对4.5万台电梯的20余项核心数据实时分析,自动标记位置异常、照片重复、耗时异常等6类问题工单,监管精准度提升60%以上。例如针对照片重复的问题,系统新增了照片元数据校验功能,能够有效从技术源头阻断‘一张旧图多次复用’的作弊行为。
事件曝光后,行业共治体系也同步强化。我市首创的《电梯不良维护保养行为记分管理办法》将38类违规情形量化为1至12分,其中虚拟定位、造假照片等行为直接记3分,累计满12分者须停工接受5至10天脱产培训。除制度刚性约束之外,市场监管部门推行异地交叉执法,目前已检查12家单位,排查隐患78条,并对未履行监督责任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处罚,全面压实相关主体责任。市电梯行业管理协会被要求每日抽查工单质量,问题案例同步纳入行业通报。同时,市民可通过电梯内张贴的二维码,实时查询维保人员及工单信息,共同构建全民监督网络。
电梯安全没有终点。下一步,市场监管部门将深化跨部门协作,推动对“分身”类软件开展源头治理,用技术创新与制度刚性守护群众“上上下下的安全”。